一、专业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2年设置,隶属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目前拥有“重庆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1个校级科研平台,“中国文化体验室”1个校级实验室;建有校级核心课程5门和通识课程1门。本专业现有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教授、副教授占55.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89%,具有博士学位者占44.4%,教师队伍职称、学历结构合理。近五年,本专业教师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人均科研到位经费3万元。本专业旨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已经形成了“双语基础夯实、语言实践水平较为突出”的培养特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较高。连续3年,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年均在98%以上,境内外升学率达16%,毕业生质量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专业代码:050103;授予学位:文学学位;基本学制:4 年;学习年限:3-6 年
二、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品德优良,汉语基础扎实,外语水平较高,对语言学理论、中国文学、中外文化有较全面了解,并懂得教育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对外汉语教育人才。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或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单位和中外企业从事汉语言文字应用工作或中外文化交流工作。
(二)毕业要求
1、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能力
[毕业要求1]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具备法治意识,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尊重文化差异,尊重个人信仰,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3)具有思辨批判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4)了解国内外形势,树立国家机密安全意识。
(5)具备良好的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
[毕业要求2]
(1)掌握扎实的中西文学、文化的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语言学知识。
(2)系统掌握第二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3)熟练掌握汉语写作知识并能指导实践。
(4)掌握必要的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计算机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毕业要求3]
(1)具备良好的汉语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汉字书写水平;具备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2)具备教师教育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具备从事语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
(3)了解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寻并获取信息的方法。
(4)了解对外交往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外事活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2、毕业学分要求
169 学分
3、学位授予条件
本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按《重庆理工大学普通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重理工发〔2018〕4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按类招生专业分流机制
无
四、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
交叉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五、专业核心课程
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2)、现代汉语(3)、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化通论、对外汉语教学法。
六、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第二语言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到留学生课堂组织与教学环节,并完成实习日志与实习报告的撰写;专业实习学生必须听从系上安排,进入到学院签约的实习基地实习,并完成实习日志与实习报告的撰写。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准入条件:毕业设计(论文)实行准入制度,学生至进入毕业论文环节的前一学期止,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要求的必修课程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除外)有20及以上个学分未修满,不能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阶段。达到相关学分要求以后,方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七、学分分配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分分配表
课程模块 |
课程平台 |
课程性质 |
学分 |
通识教育课程 |
思想政治理论 |
必修 |
16 |
55 |
军事 |
必修 |
4 |
体育 |
必修 |
4 |
外国语言 |
必修 |
12 |
信息与智能技术 |
必修 |
7 |
创新创业 |
必修 |
4 |
选修 |
1 |
素质拓展 |
必修 |
2 |
选修 |
5 |
学科教育课程 |
学科基础 |
必修 |
29 |
30 |
学科基础实践 |
必修 |
1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基础 |
必修 |
29 |
84 |
专业核心 |
必修 |
20 |
专业方向 |
选修 |
10 |
专业实践 |
必修 |
25 |
毕业总学分 |
169 |